找到相关内容5305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宋辽金夏宗教史之宋、辽、金、夏宗教概述

    陈抟,张伯端为代表的一批清修派道士,充分吸收了魏晋以来金丹道屡屡失败的教训,远承魏伯阳《周易参同契》的内炼思想,近承钟离权、吕洞宾的内丹修炼之术,兼采儒家的纲常伦理和佛教禅宗的心性之学,发展完善了道教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50982974.html
  • 终南山古建筑群

    》1卷扩充为2卷,将 《羯磨疏》2卷增为4卷。永徽二年(651),又将《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》及此戒本《疏》进 行增订。至此,南山律宗宗义大备,而丰德寺成了他完善本宗理论的重要场所。寺院今存, 为尼寺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50583487.html
  • 以罗汉像为例来谈五代之后中国佛画发展之流变

    欣赏。但是梁楷正是将这种粗简狂放、不拘一格的画法完善为一种鲜明的风格,这种风格不仅在当时独树一帜,而且开辟了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新境界。梁楷所创的减笔的功能是“笔愈减而气愈壮,景愈少而意愈长”,而减笔的另一...

    龚明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0551083724.html
  • 从自我的认识中发现宗教信仰

    一种可以再生产的资本当中都是找不到的。”  宗教和文化,常常被描述成与道德完善和精神圆满的传统有关,而这种传统往往以集体积累的财富的形式表现出来。既可以作为一份宝贵的遗产而珍惜和收藏,又可以作为一种...

    范丽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05983760.html
  • 当代中国佛教信仰价值趋向——以上海居士佛教信仰研究为例

    ldquo;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”。也就是说,作者论证的观点是从执政者、管理者的角度提出来的。尽管有关论述并不一定全面和完善,也不是针对某一种宗教的,但是,佛教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,应该重视...经济发展,加之相关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建立和完善,可能会不断加剧。尤其是在开放的国际大都市裹,必须高度重视。那么,作为以救度众生为己任的佛教(也包括其它宗教),应该从理论到实践,都要关注和辅助弱势群体。导世化...

    刘元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10983768.html
  • 奉修喜舍行愿 承担社会责任

    。对于原本生活拮据的人家更是雪上加霜。在信息时代,有效地利用网络平台,成为我们慈善工作的重要手段:制定应急方案,完善救助程序,规范有序的募集资金和发放善款。无论求助者相距多远,我们都本着慈悲为怀,救人...

    常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884621.html
  • 佛教对推进生态文明的意义

     佛教在其后续的发展过程中,无论是以有部为代表的阐述阿含经典义理的早期佛教体系,还是进一步将阿含经典体系予以完善和丰富的大乘中观体系、唯识法相体系,都紧紧围绕缘起说的精髓,对佛法真义进行了全面完整、但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284629.html
  • 佛教与教育科学

    生活宝典。信仰佛教可以获得面对人生的力量与智慧。佛教的律仪、义理可以帮助我们规范生活、认识自己、透视人生的真相。尤其生活中有了佛法作慈航,可以帮助我们圆满完善自己。   第一节 我是谁   生命之...

    印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984639.html
  • 生死“认命”与生死智慧

    性质;近来,随着基因工程、克隆技术的不断完善,人类似乎已经拥有了“上帝之手”,可以对最最隐秘最最深奥的生命现象加以改变;而人生中的各种状况,也都能在智慧及金钱的运用下方便地改变之。在此基础上,人类的自大...

    郑晓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2384687.html
  • 年龙父母《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》(七)

    分的。比如说像《普贤行愿品》中的“文殊师利勇猛智,普贤慧行亦复然”那样,我们也要做这样圆满的回向。那么,只要有善根清净之心,任何一种善业都要回向;我们现在尤其重要的是刚做完善业...

    年龙上师

    佛子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9153584708.html